WFU

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

我有產後憂鬱嗎?


生產後無緣無故大哭、覺得自己沒資格當媽媽、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?面對賀爾蒙變化、生活作息改變、照顧新生兒睡不飽永遠很疲倦,產後媽媽特別容易出現低落情緒。

產後低落很常見,和堅不堅強沒關係 


面對產後媽媽的低落情緒,身邊的人不乏會出現「為母則強」、「我們以前哪有什麼產後憂鬱還不都自己撐過來了」等,讓媽媽們壓力更大的說法。 其實生產後3-5天時,身體的賀爾蒙會出現劇烈變化,雌激素(estrogen) 和黃體素(progesterone)快速下降,以及因為胎盤脫落,加速代謝讓多巴胺、血清素降低的結果,會讓很多產婦出現低落的情緒。另外,面對哺乳不順、睡眠不足休息不夠、親友將注意力轉移到寶寶、或是還不適應成為母親角色,更容易出現。即使原本個性開朗的人,例如唱跳歌手阿雅,也曾在生下女兒後,出現低落的狀況。


產後憂鬱症有哪些症狀?


和一般憂鬱症症狀類似,包含無緣無故掉淚、憂鬱、喪失興趣、失眠、食慾變化、想傷害自己等。但因為產後本來就可能因為照顧新生兒與作息改變,有睡眠不足、食慾下降、疲憊等症狀,因此產後憂鬱症,特別要注重認知功能的症狀,例如:當事情出錯時,會不會過度責備自己、對未來是否失去希望。


產後憂鬱不只一種?


產後憂鬱,其實是一個由輕到重的光譜: 

產後低落(baby blue):

又稱為baby blue,70%的婦女在產後會出現憂鬱的情緒,通常在產後2-5天最嚴重,產後低落是一種心情變化,不是一種病,通常經過適當休息、有神隊友支持,兩週內會恢復。 

產後憂鬱症(postpartum depression):

腦部的情緒調節功能已經失調,到達疾病的程度,通常發生在產後三個月,但在產後一年的任何時間,也可能出現。通常會持續好幾個月,症狀也比較嚴重,且較難自行恢復,需要就醫。懷孕中就有憂鬱的產婦,更容易出現產後憂鬱。 

產後精神病(postpartum psychosis):

每1000個產婦中會出現一個,但若出現就非常緊急,可能出人命,是最嚴重的產後憂鬱症,甚至需要住院治療。要特別注意想自殺、帶寶寶一起走的風險,也可能有寶寶被邪靈附身、被掉包的妄想,產生殺嬰的風險。 

除此之外,若有出現產後憂鬱症或精神病的狀況,和雙相情緒障礙症(舊稱躁鬱症)的關聯性高,很多人是因此才被診斷出雙相情緒障礙症,接受治療。 


如何幫自己或家人評估? 


可以用以下三個問題詢問: 

➔ 雖然情緒低落,但會覺得小孩可愛,跟著他笑嗎?還是連小孩對你笑都覺得很厭煩。 
➔ 寶寶睡著的時候,你也可以休息嗎?還是有人接手照顧寶寶時,也完全無法入睡。 
➔ 有沒有想吃的東西?想去的地方?或是覺得做什麼都沒意思。 

 如果以上三個問題,答案都是「否」,代表憂鬱、睡眠困擾、失去興趣的程度較嚴重,也建議就診尋求專業協助。 更詳細的評估方式,可以參考愛丁堡產後憂鬱評估量表,目前常態性的在月子中心、婦產科回診時會使用,若分數在10分以上近期需注意再次評估,13分以上,就代表可能有產後憂鬱症,需要就醫。

若您或您的家人有產後憂鬱的困擾,以下為就診資訊:

🏥禾馨民權婦幼診所(婦女身心限定)


健保門診可網路預約,特約門診請來電02-5571-3333 


🏥新田身心診所 復北旗艦


健保門診與特約門診皆可來電02-2500-0301 或 Line@ 預約




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

流產的那天,我沒有請假

 

🎠 流產的那天,我沒有請假


我姊姊的孩子出生那天,我去做了第一次的懷孕超音波。那週五,我先生也正在為我們的新房子辦過戶手續,所以我自己去產檢,但一個人去做產檢他在我等候進診間時,持續用訊息追蹤進度。我整天都感到噁心,身體也因為懷孕初期的變化而不適。我等著產科醫師來進行超音波,心裡想著等等要打電話跟先生說結果。

醫師很親切,也很有效率,她掀開布單,在我腹部塗上凝膠。我看著旁邊的螢幕,影像一一浮現。我立刻看見了子宮,還有一個小小的團塊,我猜那就是胎兒。我等著聽到心跳聲。但醫師卻小心地說:

「我再試試經陰道超音波,看能不能看得更清楚。」

有些事不對勁。我的孕期已經夠久,理應能夠清楚聽到心跳。突然之間,我感到一陣冰冷,強迫自己保持鎮定,但我內心已經清楚知道醫師即將說出令人心碎的結果。

她的反應近乎完美,陪著我坐了一個小時,談起她自己也曾經流產過,讓我感覺悲傷是正常的,並握著我的手。我迷迷糊糊地走出診間,感到疲憊,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。

「需要幫你幫你安排回診嗎?」櫃台職員問。

「我想我想應該不用了吧。」我說。

離開醫院時,我的手機已經被兄弟姊妹和爸媽打爆了,全都在等我的訊息。消息我沒有接電話。姪女出生的這一天,我實在無法想像要如何告訴他們這樣的消息。我不想說任何話,改打給先生。

「裡面什麼都沒有,」我說。「她找不到心跳。」

他沉默了一下,「妳現在在哪?」

「我坐在醫院外面的人行道上。」

「我馬上過去。」他說。

我打給朋友,說我們可以去喝一杯了,因為我又可以喝酒了。那晚我決定要把一切甩開。

「這只是化學性懷孕啦,」我對家人說。




💔很痛,但我說不出口


我服用了米索前列醇(misoprostol),等著所有東西排出體外。那種從體內排出組織的疼痛很詭異,但我想應該很快就會結束。

醫師剛好在中途打來:「我來關心一下,妳還好嗎?」

我用輕快的語氣回答:「喔,就只是有點腹痛,我想應該很快就沒事了。」

我走回浴室,看著鮮紅的血塊、變暗的凝塊和一片片組織繼續排出。我試著回想胚胎學課的內容:「小胎兒應該長什麼樣子?」我低聲自語。

我沒有請假。

雖然紐西蘭最近才通過法案,讓流產的夫妻可以有三天的有薪假。

受訓於以男性權威為主,在骨科住院醫師新訓介紹時會說:「一個男生可以當兩個女生用,大部分的女生都要花時間育兒」的醫學體系,面對自己的流產,我完全沒想到自己可能需要休息一下。

我在四年的醫學院教育和三年的內科住院醫師訓練中,從來沒有聽過任何關於「創傷知情照護」、告知壞消息、復原力訓練、哀傷支持或身心健康的討論。

相反地,我感受到的壓力,是要壓抑自己身體與心理的反應,永遠把工作擺第一。

在某個時刻,這樣的信念就根深蒂固了。

我曾經腦震盪、臉上嵌著玻璃碎片,還是照常去上班。我也曾一邊腸胃炎嘔吐、一邊接聽加護病房電話。甚至在表弟開槍自殺的那個週末,我照常上班。

我總是努力保持冷靜、敬業,並為此自豪。

我從沒想過,或許有人會給我一兩天的時間來復原,甚至請假可能對病人更好,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開口。


🤍我流產了,卻什麼感覺都沒有


流產後,我對大家說:「我是做安寧的,大家都會失去親人,這沒什麼。」有些醫師朋友送我花,卡片上寫著:「你現在感受到的任何情緒,都是可以的。」我心裡卻想:「如果我什麼都沒有感覺呢?」


那個週末過後,我回到舊金山忙碌的醫院,照常接下一整天的會診。我沒有對任何人提起這件事。醫療工作有一種特性,就是能讓人暫時忘記一切。我當時覺得,這樣或許正好。


❤️她的胎兒還有心跳,而我的沒有


流產後第一天回醫院工作,我的名單有一個上報紙的病人。她三十多歲,和我同年,因為腦瘤手術後癲癇,昏迷不醒,但她上報紙頭條的原因是:她同時正在懷孕,第三孕期。醫院安排了一間開放的 ICU 病房緊鄰她的床位,以防她突然停止心跳,可以馬上進行剖腹手術,搶救她的胎兒。


我試圖不去想這個病人會不會讓我承受不了,畢竟那是我流產後的第一天回到工作。我曾花好多年看著別人的創傷、陪伴他們的家庭走過哀傷。這次又有什麼不同?醫生本來就應該能處理這些,不是嗎?


但我站在病房裡,突然聽見一個穩定的聲音——撲通。撲通。撲通


那不是她的心跳,而是胎兒的。


我整個人僵住了,動彈不得。「冷靜點,Marcia,冷靜點。」但那種不平衡感太強烈了——

我腹中的胎兒沒有心跳,而她的有;我清醒、健康,而她昏迷、無法說話。


這一切忽然全都湧上心頭,像一道強烈的身體性哀傷猛然襲來,我甚至不確定自己能否站穩。


我感受到極大的悲傷,為她而哀傷,也感受到一種矛盾的渴望——我當然不想成為她那樣的狀態,但她的胎兒還活著。




🫂你感受到的一切,都是可以的


我無法言語,感到徹底無力。我頭暈目眩、困惑混亂,我走到病人床的後方,假裝在查看窗邊的照片,試圖讓自己冷靜下來。我盯著她牆上的照片:她在陽光下大笑,頭髮飛揚,丈夫在旁看著她。


那不是一位病人,那是一個人,一段生命。每位病人身邊都該有這樣的照片,提醒我們——在變成病歷號碼之前,他們有過自己的故事。


我轉頭看向窗外,對自己說:「你現在感受到的一切,都是可以的。」


但今天我不是病人,這也不是我療傷的時刻。


所以我深吸了一口氣,繞回她的床邊。

繼續站在我該在的位置。



貼文改寫自一篇醫師手記,原文標題為〈Heartbeat〉,由美國杜蘭大學醫學院內科醫師 Marcia Glass 撰寫,於 2024 年 1 月 25 日發表。


這是我在美國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》看過最真摯的文章。

Glass, M. (2024). Heartbeat.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, 390(4). 


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

想要更多治療可能,什麼是個人化治療門診?

 

#目前依倫醫師的個人化治療門診,僅每週三下午14:00-17:00,在「向陽診所」;其他門診為健保一般門診。


精神科就診,有健保門診和個人化治療特約門診,我該選哪一個呢?兩者又有什麼差異呢?你可以從以下幾點來了解:



 
1. 評估時間:
健保門診,初診約20分鐘,複診視病情狀況3-10分鐘不等,著重在藥物選用與劑量的調整,討論壓力源與調適方法的時間有限;特約門診看診時間為50分鐘,醫師可以詳細評估並提供客製化/個人化的治療建議。除了藥物治療,同時針對造成身心壓力的事件,深入討論,協助找出生活調整的方法,從根本解決問題。

2.等候時間:
健保門診常需在候診區等候多時,真正進入診間又只能和醫師快速談重點;個人化治療門診為預約制,按照預約時間前來即可看診,也有充分時間與醫師討論。

3.隱私性:
健保門診,可能在後診區遇到認識的人,或後診不小心錯過,號碼到了被叫名字,感到尷尬;個人化治療門診隨到隨看,可以保有看診隱私性。

4.實際演練:
健保門診,醫師除了藥物,會建議其他調整生活、放鬆的方法,但是時間有限,只能請個案自己回家練習。個人化治療門診針對幫助入睡的放鬆方法、恐慌發作當下如何快速緩解、轉移強迫念頭的技巧,人際應對方式的調整,都可以實際在診間和醫師操作練習,找出困難所在並針對痛點一一化解。

5.看診費用:
健保門診初診掛號費650元,複診350元;特約門診一般掛號費用約1500-1800元/30分鐘,藥費另計。吳依倫醫師的個人化治療門診,掛號費用為2800元/50分鐘,藥費另計。
 
想要客製化完整評估建議的你,歡迎嘗試看看個人化治療門診





#個人化治療門診#診間便利貼#依倫醫師的靈魂處方簽#晴天診所#心禾診所
 


需要提早回診或錯過門診該怎麼辦?


有藥物副作用需要提前回診和醫生討論,或是不小心錯過門診,原本醫師的時間又還沒到,該怎麼辦?



 


別擔心,其他醫師可以透過病歷、健保藥歷看到之前醫師給的診斷與用藥,只要告知自己現在的服藥情形與不舒服的症狀,就可以做臨時的藥物調整,不需要再把從小到大的事情都再說一遍喔!

 

1.如果是平日,你可以優先到同診所其他醫師的門診,討論暫時的藥物調整,讓不舒服的症狀獲得處理。

2.如果是週末或半夜,又真的很不舒服,可以先到急診,請醫師評估症狀後開立藥物。

 

先請其他醫師針對症狀調整藥物,記得要再回原本醫師的門診,延續完整治療喔!


#診間便利貼 #依倫醫師的靈魂處方簽 #晴天身心診所 

 

 



你可以幫自己開的憂鬱處方簽

心情不好時,常讓人只想躺著不想動,但反而越休息越累,心情更鬱悶。除了藥物、心理治療,你可以幫自己開的處方簽就是:運動。



讓我心情會變好的運動是:游泳和跳肚皮舞。

游泳可以讓我和外界隔絕,在重複動作中進入心流狀態;上肚皮舞課則是和老師同學一起揮汗、身體和音樂合而為一時,感到連結的快樂。

刊登在《英國醫學期刊》(BMJ),超過14100 人的超大樣本研究發現:低到高強度的運動,特別是步行、慢跑、瑜伽和重訓,都有助於治療憂鬱症。運動的強度越高,控制憂鬱症的效果越好。即使是低強度的運動,也對憂鬱症的改善有幫助。運動配合抗憂鬱藥物,比單獨使用藥物治療更能改善症狀。

過去研究也發現,運動對憂鬱症的治療,有立即與長期效果:

1. 立即:進行30分鐘的腳踏車運動後,可以在10-20分鐘後有效降低憂鬱症狀。

2. 長期:每週超過一小時以上的運動,就能預防憂鬱症,並減少復發。若能超過每週三小時,預防效果更佳。

雖然很違反直覺,但心情不好時,比起休息,做30分鐘的運動,能立即改善低落情緒,長期也有預防憂鬱的效果。

心情低落時,可能提不起勁運動,這時可以把運動切分成短時段,一次10-15分鐘,對情緒還是會有幫助。

#運動#憂鬱症#身心導覽#依倫醫師的靈魂處方簽#晴天診所



關於失眠最常被問的,5個快問快答!

 

Q1:每天要睡八小時才夠嗎?

沒這回事,每個人天生的睡眠長度與需求都不一樣,重點是睡起來後,主觀上有沒有「睡飽」、「精神很好」的感覺,如果真要一個數字,一般建議總睡眠時數不要少於6.5的小時。

Q2:就算睡不著,躺著也算休息吧?

錯,睡不著如果還躺在床上,反而會讓身體把床和睡不著的感覺連結在一起,越躺越失眠。

Q3:平日睡不飽,可以用週末補眠嗎?

人的生理時鐘比24小時長,熬夜比早起容易,平日睡不飽用週末補眠,會讓人晚上入睡時間更晚,最後作息整個延後大亂喔!

Q4:如果晚上睡不好,明天狀況一定會很糟?

誰說的?你有過徹夜K歌看日出,隔天還是精神飽滿繼續玩的經驗嗎?一直糾結失眠和表現的連結,反而會讓人對睡眠產生焦慮,從本來因為煩惱其他事睡不著,變成害怕失眠而更睡不著喔!

Q5:十一點前上床,配合肝臟排毒時間最好嗎?

每個人都有自然的生理時鐘,有些人是早睡早起型,有些是晚睡晚起型,刻意要在某個時間上床,若是和自己的生理時鐘不符合,反而會因為入睡困難,產生更多問題喔!重點是找到自己最容易入睡的時間,固定起床的時間,自然就能找到適合自己上床睡覺的時機囉!

#失眠 #身心導覽 #依倫醫師的靈魂處方簽 #晴天身心診所

我與肚皮舞的故事3 讓自己安心的力量

到底要怎麼做,才能安心把自己交付給這個世界?



在交換期間,我決定每到一個新的城市旅行,就和當地的老師學習肚皮舞。

第一站先到了離Kingston最近的多倫多,找Yasmina Ramzy老師上課。Yasmina擅長大型舞台編舞,搭配現場樂團演奏,她把肚皮舞融入其他的文化、舞蹈,做成了好幾齣經典的舞台劇,也收錄在DVD中。

當時我的個人技巧還很生疏,只是因為時間上無法上大堂課,因此和老師約個人課。通常會上個人課都是已經很有經驗的舞者,加上老師專長是編舞,她請我準備一段舞碼,上課時會幫我調整。

我硬著頭皮帶著在肚皮舞社學的一支舞和音樂去上課,我才跳不到幾個八拍,老師示意我先停下來。確定我並不是為了舞碼來上課後,她說:「Erin,你的基本動作需要很大的調整,你要先練習把重量交給地板」

「把重量交給地板???」

個人課變成基本動作課,我想Yasmin老師也是非常傻眼,我聽得懂老師說的每個字,但要把重量交給地板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,有地心引力的存在,我沒把重量交給地板,難道是像在月球上漫步飛行嗎?

整堂課我一直用力重踏,以為這樣就是把重量交給地板,但怎麼做怎麼不對,一個小時怎麼這麼漫長。結束後,Yasmin老師說,「加油,你需要先從基本動作開始,找到身體與地板連結的力量。」

後來,我才發現,當時的我之所以沒辦法把重量交給地板,是因為無法安心的把自己交付給別人,或者說,我以外的世界。

也許是身為老二的關係,我懂得趨吉避凶,知道把自己份內的事情做好,也很習慣什麼事情都自己來,表面上看起來是要達到完美,避免被大人責罵,其實內心是深信自己沒有犯錯、讓別人幫忙的資格,不值得讓他人為自己付出。

一直到30歲以前,我到理髮店躺下洗頭時,都無法把自己的頭交給幫忙洗頭的店員,即使對方說:「你可以放鬆,把頭交給我」我還是會死撐著脖子說沒關係,無法放心躺下。也因此這樣的我,更不可能接受去按摩、或是做任何「看起來」自己不需要主動努力的療程。

然而,肚皮舞是一種非常與大地連結(grounding)的舞蹈,如果無法把力量好好交給地板,是跳不好肚皮舞的。

過了兩年,我到了紐約,找肚皮舞的傳奇人物Morocco老師上個人課,那一次我直接和老師說不需要舞碼,我想要從基礎動作開始。

那天上課,對著老師工作室的落地窗,我想起曾經有人跟我說過:

「Erin,你應該練習讓別人幫助你,你要知道,當你讓別人幫助你時,其實你也在幫助那個人,因為他會因為能幫上你,而感到很開心。」

聽著Morocco老師的引導,我從身體學會:當我把力量交付給地板的同時

地板也會把大地的能量,回傳給自己,給予與被給予,幫助與被幫助,其實是同時並雙向的存在。

從那時候開始,我終於可以開始找到,安心把自己交付給世界的力量。 

#舞蹈生活#依倫醫師的靈魂處方簽#晴天診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