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沒有一種想到就覺得療癒的暖心食物呢?
可能是阿嬤的麵線湯、小時候老家轉角的冰店,或是某種零食?
這些療癒食物的背後總是有一些關於愛與感情的故事
吃是為了填補心中的空洞
很多時候,我們吃並不是因為我們餓,而是我們想要填補心中的空洞,透過吃來安撫自己的焦慮、不安與寂寞。
這個週末前,短暫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時光,到喜歡的咖啡店去,我發現自己靜不下來,除了一直想要換位子,我想點好幾樣不同的咖啡與甜點。先點了兩樣後,我透過畫畫來讓自己冷靜一下,畫出一個貪吃鬼的臉後,心中浮現一句話:「吃進肚子才算不會被搶走,是心餓」。
我才發現自己是太喜歡,太想珍惜這樣有限的、一個人在喜歡的咖啡店的時光,想要透過吃,來擁有它。覺察到後,就可以繼續看書,享用我點的點心和咖啡,然後帶著滿足的體驗而不是過於飽足到不適的身體離開。
屬於心的飢餓
最近讀了Jan Chozen Bays的「正念飲食」一書裡頭有提到飢餓有九種,其中一樣是「心飢餓」,源自於情緒、記憶與佳節喜慶,以及孤寂與親密關係。透過吃來彌補內心的空洞常源自於童年時期,因為那時候我們只能透過吃來應付家中的苦惱。食物是現成的朋友。就算是要用偷的。這讓我想到小時候和姊姊常常會偷吃家裡的鹽,鹽哪有什麼好吃的,但是抓在手裡,放在舌上的感受,兩個人一起偷偷摸摸,被發現後趕緊一把灑在地上,好像是我們對抗小時候父母嚴格管教的方式。
找到真正餵養心靈的活動
但我們終究要知道,進入胃裡的食物不可能填補內心的空洞,只是暫時讓我們忘記它,而長大之後,我們其實有很多方式可以填補我們的內心,而不只是靠食物來餵養。我也喜歡書中寫到,如何選擇餵養心靈的活動,那就是當你從事這樣活動時,會忘了時間,當你回到現實時,會覺得神清氣爽。
找到自己的方式,即使是小小的事,讓它們滋養自己的心飢餓吧。